《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肖翊|摄
从技术到产业,万亿级市场按下启动键
当然,看到通导融合这一发展趋势的不只是中国。美国也很早就将发展定位导航授时一体的PNT体系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地位,以弥补原有GPS系统的问题和不足。但除了技术上较量,通导融合“哪家强”,最终还是要在应用上见真章。
“我国建成覆盖4G网络,投资规模超过6000亿元,5G网络的投资规模更是超过了1.2万亿元,但也只能覆盖我国的人口密集区域。而北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投资规模约为600多亿元。我国的5G网络建设投资巨大,也需要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下寻找更多的商业模式,从而让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邓中亮介绍说。
但在邓中亮看来,实验室里的技术创新突破只是第一步,要想让“5G+北斗”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共同挖掘。
《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也指出,截至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业规模达到约47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中国北斗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进入交通、能源、农业、通信、气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减灾等重点行业。中国北斗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北斗+”和“+北斗”新业态,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提质增效。
而多家第三方机构预测,按照目前北斗系统的产值增加速度,预计2025年其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来自高德地图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22年11月,高德地图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2100亿次,且在定位时北斗的调用率已超越了GPS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邓中亮表示,实际上,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北斗已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重点和焦点所在的工业互联网领域为例,这本身就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大市场,特别希望有更多有志之士将北斗和5G与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等融合,发展出更多新兴产业,创造更多新的商业模式,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已经有先行者尝到了甜头。以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三大示范区域之一的湖南长沙为例。据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彭涛在“2022北斗规模应用高峰论坛”上透露,在长沙,北斗技术已成功应用到智能驾驶、驾考驾培、桥梁监测、野生动物追踪、水路安全、防灾减灾、司法、邮政运输、工程机械、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
长沙正在加快推动“北斗+5G”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应用示范,通过5G网络融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长沙的电动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对车辆进行高精度厘米级定位,为自动驾驶进行定位护航。目前,这套系统已在全国400多个城市上千个驾考场地中投入使用。驾考中,车辆是否压线、靠边停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都能轻松判定。
“力争到2025年,长沙市北斗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其中北斗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创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创建先进制造业集群。”彭涛说。
匈牙利专家积极评价中国疫情防控决策******
新华社布达佩斯1月5日电(记者陈浩)匈牙利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新冠疫情初期的反应,并对中国政府近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中国疫情的发展态势持乐观态度。
匈牙利萨佐德韦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尔坦表示,中国在新冠疫情初期应对良好,通过全国性的大规模隔离措施遏制了病毒传播,并研发出自己的疫苗。
基塞伊表示,中国出口大量包括口罩、防护服、注射器在内的防护和医疗设备,并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援助和出口大量疫苗,为全球应对新冠疫情做出重大贡献。
他说,中国在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时做出重新开放边境的决定,这并非不负责任。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当疫苗接种率仅为70%左右时,它们就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我对中国政府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中国疫情的发展态势持乐观态度,因为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而中国的组织能力、中国人民的纪律性以及中国经济的运行水平,都为抗击疫情新阶段提供了必要工具、公共合作和后勤保障。”基塞伊说。
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伊诺陶伊·安德拉什表示,中国明白复杂问题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这是值得借鉴的。
伊诺陶伊说,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领导人应该合作应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与经验值得重视,它在应对巨大挑战时的韧性和适应能力已被历史所证明。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